观 点
要从政策、待遇、培训等方面赋能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,使其增长专业知识与技能,增强服务职工能力,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。
基层工会组织工作任务繁重,工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弥补了基层工会工作的薄弱环节,增强了基层工会活力,维护了职工队伍稳定。但调研发现,相对于职工数量而言,工会社会工作者总量缺口较大,且能力亟须提升。各级工会要重视工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,回应时代需要。
全国总工会、民政部、人社部印发的《关于加强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》明确,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理念、知识和技能,面向广大职工提供工会组建、权益维护、争议调处、困难帮扶、就业援助、教育引导、人文关怀、职业发展等方面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,是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未来,工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有更完善的制度体系支持、更合理的薪酬待遇设计、更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及更系统的专业培训与督导。要从政策、待遇、培训等方面赋能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,使其增长专业知识与技能,增强服务职工能力,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。
多渠道培养壮大工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
工会社会工作人才的来源主要有3个渠道: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;从事职工服务的工会工作人员接受系统的社工专业培训;工会同社会组织合作,通过购买服务或岗位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。
我国目前有70多所专科学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,350多所大学开办社会工作本科专业,183个社会工作硕士点。工会可主动与高校合作,依托高校培养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。有志于把工会社会工作作为发展方向的高校,应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与工会工作、劳动关系问题有关的课程。在组织上与工会及劳动部门建立联系,邀请实务专家授课,引导社工专业学生在劳动领域、工会系统实习。
工会社会工作者既要学习工会知识,也要加强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理念、理论与方法,需要进行系统化培训。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,要不断整合工会院校、高校、社会工作实务机构的资源,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、具备丰富工会社会工作经验的教师,打造高质量工会社会工作者培训师资队伍;建设国家级工会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师资库,指导各地建立省级、市级师资库。在教材编写方面,借助师资力量,编制工会社会工作者标准化教材,系统介绍工会社会工作的理念、职责、方法和工作流程,偏重操作性;结合各地工会实际工作,配套编制读本、手册等各类工作指导用书,便于工会社会工作者迅速熟悉工作。
网友评论